{SiteName}
国信证券开户
国信证券投资
国信证券帐号
国信证券股吧
国信证券公司
国信证券交易

重磅利好航母券商真要来了六大股市元老

北京荨麻疹医治医院 http://pf.39.net/bdfyy/zqbdf/210410/8833311.html

周末传来重磅利好,将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券商做大,必将有利于市场的做大做强。对此,我们整合了有关解读和分析。同时,每周六的股市元老论市,继续为大家奉上。

 航母券商真要来:证监会六大重磅出击

  证监会网站11月29日《关于做强做优做大打造航母级头部券商,构建资本市场四梁八柱确保金融安全的提案》,有行业人士表示,今天的政策表态将是一个新历史起点,它所要构建的资本市场超级航母、四梁八柱,不仅仅是证券业内部矛盾,更是要解决证券业与银行业的根本矛盾,要解决中国金融结构的不合理构造进而为中国经济提供新动力。那些靠牌照过日子的券商要醒醒了,那些有作为的券商一定会抓住这种历史大格局中的大机会。

  为推动打造航母级券商,开展六方面工作

  为推动打造航母级证券公司,证监会表示,在“服务实体经济、完善基础功能、防控金融风险”总体原则下,积极开展六方面工作:

  一是多渠道充实证券公司资本,鼓励市场化并购重组,支持行业做优做强。支持证券公司在境内外多渠道、多形式融资,优化融资结构,增强资本实力。支持行业内市场化的并购重组活动,促进行业结构优化及整合。

  二是进一步丰富证券公司服务功能。鼓励证券公司以客户为中心,依法盘活客户存量资产,发展柜台市场交易,试点信用衍生品、场外期权、跨境衍生品及结售汇等业务,研究推进并购融资,进一步完善、深化资产定价、风险管理和面向客户的综合服务能力。

  三是支持证券公司优化激励约束机制。按照年11月我会联合财政部、国资委发布的《关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意见》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者股权激励计划,完善人才引进的配套措施与保障机制。

  四是鼓励证券公司加大信息技术和科技创新投入,在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加大金融科技领域研究,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提高金融科技开发和应用水平。

  五是支持证券公司完善国际化布局,按照年9月我会发布的《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境外设立、收购、参股经营机构管理办法》,依法设立、收购境外证券经营机构,提升为实体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提供配套金融服务的能力。

  六是督促证券公司加强合规风控管理,不断增强自我约束力,按照《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合规管理办法》《证券公司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指引》《证券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规范》等要求,构建完善的合规风控管理制度和系统,进一步强化投资银行类业务内部控制,实现合规风控管理全覆盖。

  

  证监会表示,是继续鼓励和引导证券公司充实资本、丰富服务功能、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加大技术和创新投入、完善国际化布局、加强合规风险管控,积极推动打造航母级头部证券公司,促进证券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针对“以社保基金、汇金、中投相结合的方式大幅加大对国有大型头部券商资本投入”的建议,我会将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积极支持各类国有资本通过认购优先股、普通股、可转债、次级债等方式注资证券公司,推动证券行业做大做强。

  什么规模算航母?券业热议“航母券商”

  什么规模算航母?净资本、净利润指标是行业人士热衷讨论的。

资深券业人士表示,头部券商利润大幅增长的理由有很多,首先是注册制带来的直接融资比例的大幅度上升,其次是政策支持带来的头部券商杠杆率的大幅增长,最后财富管理转型聚焦资本市场的机遇。头部券商只要把握以上三条,就有极大概率成功。他进一步预测,未来三到五年,个别头部券商利润会接近股份制商业银行,即从今天的百亿上升至-亿。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中国券商目前的问题是传统的券商产品规模已经扩张到位,市场瓜分也基本完成,目前的主要面对的就是外资券商进入,如何应对如何竞争的问题,券业存在的问题包括,专业人才与高端的专业人才匮乏,也包括同质化竞争严重的问题。券商作为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业,需要有相应的人才储备,券商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券商固然要形成几家能够稳住的大船,甚至是大而不倒的券商。产品的同质化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每一家券商都应该有别于其他券商。那么这种区分的是用它的品牌、业务特色和专长,当然也包括人才竞争而不纯粹是规模扩张。

华泰证券研报指出,监管引导下资本市场改革全面深化,市场化、国际化、机构化是大势所驱,将重塑市场新生态。券商行业是资本市场核心参与者,市场变革将倒逼券商打破原有商业模式,构筑生态圈模式。行业转型也是优胜劣汰的过程,未来券商将走出差异化发展模式,治理机制和战略定位优秀的券商有望突出重围。

国信证券研报认为,证券公司从“通道类中介”向“专业型投行”转型,证券公司将迎来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证券公司作为连接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桥梁,投行业务、机构业务、资本中介业务、零售经纪业务将进行相应的模式调整和业务优化,从而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转型的需求。大型券商凭借规模优势、平台优势、品牌优势,龙头优势将逐渐扩大,特色券商则有望通过其特色业务的领先优势脱颖而出。

对于打造航母级券商,不少市场人士认为,预计下周一券商股会有明显的上涨,尤其是大型券商,是否会带动股市反弹,值得期待。

六大股市元老论市

李志林:解读易主席新颖观点,何解投资者“想、忧、难”?

作者介绍:股市元老,华东师大教授

本周,在渝农商行、浙商银行两只大盘股破发后,每天阴跌。募资亿元、是浙商银行3倍的邮储银行又接连登场,使市场资金顿失多亿,成交萎缩,投资者信心丧失。

周五,连白马股贵州茅台、山西汾酒,也遭到抱团取暖机构的互相残杀、踩踏,终于使大盘失守点,补尽点缺口,丢失年线点,市道可谓艰险!

近日市场唯一的亮点是,易会满主席发表了署名文章《敢担当善作为,站稳人民立场,努力实现新时代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文章,详解证监会的定位和作用,以及如何做好以人民为中心的监管。细看全文,情之切切,新意迭出,通俗易懂,警句多多,读来朗朗上口,是一篇花了功夫写出的好文章。

但投资者将文章的新颖观点与市场冷峻的现实相对照,却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值此,我特归类摘录易主席的重要观点,综合了市场的议论,逐段学习和点评,以期作为易主席监管治市的参考。

1、首提“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性”、“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这既是资本市场的监管使命,也是资本市场监管人民性的重要体现。”

点评:在我记忆中,A股30年历史上的7届证监会中,易会满是唯一提出“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性”监管使命的证监会主席。他所谓的“人民”,直接指“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亦即通常说的“股民”。并且,他将“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性”,用一个警句来表达:“想投资者之所想,虑投资者之所忧,解投资者之所难”。真是言之凿凿、情真意切,颇有点“为民请命”的架势,实令广大投资者诚惶诚恐,感激涕零。那么,什么是处于水深火热12年的A股1.6亿投资者的“想、忧、难”呢?在我看来——要尽快纠正扩容的思路和做法,尽心尽力地保持供求平衡,充分考虑市场的承受力,放缓扩容节奏,尤其是大盘股的扩容。并降低大盘股和科创板新股的发行价,营造一二级市场共荣局面。在中国股市成为世界第二大资本市场后,大胆承认A股熊冠全球10年、长期成为全球股市的“估值洼地”是不合理、不正常的,要给市场休养生息的机会,用积极的股市政策来振兴股市,恢复投资者信心,主要靠发动国内的资金来修复估值洼地,维护股市稳中有涨,进入慢牛,减轻投资者的亏损。要对新股结构进行改革,按现代企业制度对公众上市公司的要求,规定大股东控股比例上限(不超过三分之一),以公众股东为主,扩大新股上市后的流通股数量,一劳永逸地杜绝新的大小非减持隐患。对原有的上市公司的大非,采取场外定向转让的方法,并给予税收优惠,受让者至少仍需持股一年以上,以促进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鼓励上市公司大股东以长期心态搞实业,使股市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要尽快修订对上市公司严厉打假的《刑法》和《证券法》,建立集体诉讼制度,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同时可以抑制“堰塞湖”中排队企业盲目上市的冲动。要尽快终结A股长达10年的熊市,与国际成熟股市接轨,赶上连创新高的全球股市潮流,进入慢牛轨道。要严厉禁止内资机构和外资机构凭借地位优势,到上市公司调研时获取内幕信息,从而动用资金优势重仓买入、抱团取暖“核心资产”,联手操纵股价的行为。以改变由此而造成的指数虚涨,而其他多数股票无休止地下跌。希望易主席能够体察民意,排解投资者以上7各方面的“想、忧、难”。

2、首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站稳资本市场监管的人民立场,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要。”、“我国目前拥有全球规模最大、交易最活跃的投资者群体,资本市场发展牵系着亿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同时,我国人均GDP即将突破1万美元大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是新时代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使命。”、“必须从融资端和投资端同时入手,兼顾好服务实体经济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点评:既然易主席称“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财富管理需求是新时代资本市场的重要使命”,同时他又把“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性”中的“人民”,称为指投资者特别是广大中小投资者,而不是融资者。那么,就应该纠正30年A股延续至今的“融资第一”的股市定位和功能,改为“财富管理第一”。

长期以来,A股的管理者、监管者都把股市看作是融资市场,以为它是金融机构或者商业银行融资功能的市场化的延续,遂将股市融资等同于直接融资的全部,而忽视了国外的直接融资的“大头”是债券融资和并购重组,而股市融资只是“小头”,即便美、欧、日在10年大牛市中,也很少发新股。

于是,就把A股看作是为企业提供不用还本还息的融资“天堂”,在“进一步加大直接融资比例”的旗号下,降低上市门槛和标准,搞中外股市历史上罕见的扩容。其实,财富管理和融资,或者投资和融资,是一个硬币的正反面。但是,至今为止,监管层秉承的“融资第一”,把反面看成了正面,而把“财富管理”,从正面看成了反面。虽然这次易主席提出“必须从融资端和投资端同时入手”,却仍没有分清轻重主次。纵观全球股市,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具有强大的能力,是因为它具有商业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所不具备的功能,这就是“财富管理”。金融机构因为没有基础资产,所以不具备财富管理的功能。如果A股市场把“财富管理”的功能放在第一位,市场有活力,有韧性,能长期保持稳中有涨,那么融资功能自然就会充分发挥。如6年—7年,年—年的牛市中便是如此。反之,如果你声嘶力竭地把融资功能放在第一位,不论市场好坏,都不顾一切地圈钱,就必然会造成新股连连破发,老股节节走低,近只股跌破净资产,使A股在全球的“估值洼地”中越陷越深,股价成一地鸡毛。在这种情况下,却指望千方百计地引进外资来拣“皮夹子”,这就严重地违背了“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性”的宗旨,必然会引起广大投资者怨声载道,强烈反感。最终,融资也是达不到目标的。如果把融资比作是股市中的“鱼”的话,那“财富管理”就是股市中的水。没有水,哪里会有鱼?因此,真正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和“人民性”,监管层必须走出“股市融资第一”的误区,代之以“财富管理第一”,监管层应理直气壮地表态:A股应随经济不断增长,确保“每年稳中有涨”!这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监管使命的体现!

3、首提“发挥资本市场的晴雨表功能”、“监管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资本市场的“晴雨表”功能是否得到有效发挥,投资者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充分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主要应有以下几个标志:第一,投资者的股东权利能得到充分保障。第二,投资者的交易权利能得到公平对待。第三,大股东违法违规行为能得到及时有效查处。第四,投资者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能得到便捷有效的监管保护和司法救济。”

点评:30年来,尤其是这十多年来,监管层刻意不提、也不敢提“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反而有人诡称“新兴的中国股市,不能简单地说是经济晴雨表”,以便为自己工作的失职而开脱。先从与全球股市比“晴雨表”功能:08年金融危机发源地的美国股市,从点涨到了28多点,持续了11年大牛市,涨幅%,多次创了历史新高,仅今年就创了近30次新高。唯独连续40年经济增长率平均9.8%的中国股市,至今还在金融危机前高点点的半山腰之下苟延残喘。

须知,8年中国GDP仅31.92万亿,今年将达到97.6万亿,10年中增3.06倍,房价和物价涨5倍以上。然而股市却从点—点,非但止步不前,反而跌了17.5%,这是什么“晴雨表”的反映?

实际的情况却是;明明GDP体量已接近万亿的中国经济今年仍是6.2%的全球罕见的高增长率,却因股市不整齐,弄得企业和投资者信心缺失,底气不足,以至于监管层已10多年不敢再提A股与国际成熟股市接轨了!

4、首提“勇于担当作为,坚持干字当头”、“面临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越是复杂多变,越需要我们勇于担当作为,坚持干字当头。我们深刻体会到,担当是一种信念,担当是一种状态,担当是一种能力,担当是一种作风,担当是一种文化。”、“必须使我们的站位和作风能够适应初心和使命,必须使我们的能力能够真正担当使命,必须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以强烈的改革精神主动作为,在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中,锤炼高强本领,塑造过硬作风,悟初心、担使命、展形象。”、“让市场又稳定预期。预期管理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在政策出台前,要广泛开展市场调研,全面听取各方意见,多站在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换位思考,科学审慎决策,确保接地气、可落地。政策出台后,要保持定力,不为市场杂音所扰,做深做实做细舆论引导,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及时开展正反两面的评估,政策调整要坚持“两点论”、辩证法,既不能犯“急躁病”,又不能无所作为,更不能好心办错事。”

点评:这是监管层治市思路的一个重要转变,是一次精神大振作,值得令人称道!问题是,监管层应有怎样的“担当作为”和“干字当头”?什么才是易主席所说的“市场反映比较集中的关键性方向性问题”?广大投资者认为,监管层应跳出原先闭门造车、不接地气地改革顶层设计,如12条,如易主席所说,“全面听取各方意见,多站在市场参与者的角度换位思考,科学审慎决策,确保接地气、可落地”、“稳定市场预期、提振投资者信心”。

那就是——首先,旗帜鲜明地宣布,把“财富管理”放在A股的首位,放缓扩容节奏。对明年新股扩容的家数和融资总量,应透明化,拟向市场提前安民告示(如年5月,肖钢主席预告下半年新股扩容不超过家)。比如,明年新股发行家数于今年相当,不超过家,融资额度0亿元左右。以便让市场各类投资者对明年的供求关系有一个稳定预期。

其次,加快研究制定能避免新的大小非没完没了产生的新股股权结构改革方案。鉴于今年大小非减持金额超过亿,超过了过去3年减持金额的总和。

再次,大力增加国内的新增资金。拟尽快宣布提高保险资金、养老基金、职业年金(有2.3万亿)的入市比例,并且要求它们主要是进入二级市场,而非单纯在网下配售新股。他们应该早日像美国股那样,成为稳定股市的中流砥柱的主力机构。

又次,提倡机构更新“核心资产”理念。在重视机构的“消费类为主核心资产”的基础上,也应重视“高科技核心资产”和被错杀的“优质廉价核心资产”。其中有相当部分是隐性净资产已大幅增值、具有高成长性国有资产和民营资产,为促进它们的保值增值,应加大力度推进国资改革和并购重组,以提升上市公司整体质量。国改5年中发布39个文件、试点5年却不见效、不推广的局面,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

最后,尽快将打假举措落到实处。要加快推动《证券法》、《刑法》等法律法规的修订,加快推进建立中国特色的集体诉讼制度,并列出时间表,大幅提升违法违规成本,赔偿投资者的损失,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综上所述,易主席的文章确实是思想解放,思路开阔,观点新颖,态度虔诚,干货不少,给人颇多耳目一新的启迪。一个行动胜过一大纲领。但愿他能倾听到这些“市场反映比较集中的关键性方向性问题”的强烈声音。只要将切实有效的改革举措,成熟一项,推出一项,真正排解广大投资者的“想、愿、难”,拯救A股走出危机,步入牛途,那才是德高望重的真本领!

人们不妨翘首以盼、拭目以待!

贺宛男:发布外资大量流入A股何以杀跌

作者介绍:股市元老,著名财经评论家

都说今年11月是大摩将MSCI纳入因子第三次扩容之际,这次扩容会给A股市场带来亿美元的增量资金。可11月的A股市场却丝毫不见好转,反而不断杀跌?!

据相关报道,今年明晟公司分三步增加A股在MSCI指数中的权重:5月,MSCI将中国大盘A股纳入因子从5%提升到10%,同时以10%的纳入因子纳入中国创业板大盘股;8月将中国大盘A股纳入因子从10%提升到15%;11月,再将纳入因子从15%提升至20%;本次扩容给A股市场带来亿美元的增量资金。在生效的11月26日收盘,北向资金大幅流入A股市场,合计当天净流入.29亿元,创沪港通、深港通开通以来的历史新高。

然而我们看到的是,除了26日(本周二)上证指数略微上涨0.03%外,周三、四、五已连跌三天,且跌幅越来越大。整个11月,上证指数跌1.95%;与此同时,MSCI成分指数跌幅也达1.8%,成为跌幅较大的板块之一。

在笔者看来,11月A股杀跌,尤其是26日跌幅加深,主要原因有三:

一是10月经济数据比预料的差。11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1-10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9%,降幅比1—9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尤其是10月份同比下降9.9%,降幅竟比9月份扩大4.6个百分点。

想想看,1-10月降幅也就2.9%,10月1个月竟陡降9%,这是怎样的“自由落体”啊!按所有制分,国企同比下降12.1%,股份制企业下降2.4%,外企下降4.0%,私企增长5.3%。除了私企外,清一色下降!

而一些重点行业的降幅更是令人不堪忍受: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下降51.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44.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25.3%,汽车制造业下降14.7%……

这些行业大部分是国企,其中的上市公司多是MSCI成分股,如此40-50%的利润降幅,股价跌去2-3%真的不算多!

10月经济数据下行的还不仅是工业利润,诸如投资(增长5.2%、回落0.2个百分点),消费(增长7.2%、回落0.6个百分点)、外贸(下降0.5%),都在往下走。工业品价格在降,消费品价格(CPI)却陡然升至多年来从未有过的3.8%。如此背离,这股市又如何涨得起来!

二是茅台等白马蓝筹股大跌。11月一个月,茅台、平安、恒瑞医药等机构抱团的白马权重股跌幅都在5%上下,远超指数的跌幅,且放量下跌。这里确有基金面临业绩考核和分红的需要,毕竟这些股票全年涨幅都在90%上下,但放量下跌也说明有机构仍在加仓。当然,白马蓝筹股跌去4-5%,远比科创板那些股票一周下跌20-30%,对人气的杀伤力要大得多。

笔者不大明白的是,为什么如上述钢铁、煤炭、石油、化工等周期性行业明明10月份盈利大降,这几日的股评却大谈特谈“周期性行业的机会来了”,这些行业的不少个股也确实涨幅不小。好在同一个镜像,可以从不同侧面观看,兴许这就是股市的“魅力”吧。

三是11月IPO大扩容。11月共发行新股28家,募资.2亿元,1个月比今年1-6月合计募资.95亿元还多。

特别是28日发行的邮储银行,本来以为随着浙商银行上市当日破发,申购人数会减少,中签率会大幅上升。谁知整体认购规模仍达1.3万亿元之多,大大超过年内全球最大IPO—阿里巴巴港股IPO申购金额.5亿港元,中签率1.25%,还是签才中1签啊。在媒体报道“体现了投资者对于邮储银行投资价值的坚定信心”之际,也会让管理层以为股市资金还多得是,以后完全可以放心大胆地多发、超发大盘股!

但毕竟,邮储银行发行将使股市失血近亿元,特别是战略配售及网下机构投资者合计获配量高达发行总规模的56.5%,创近年来最高。想必这也是机构不得不抛售盈利丰盛的白马股,以筹措资金的重要原因吧。

刚写完此文,看到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教授的最新讲话。吴教授说,我们这个市场有四大误区,第一个就是“绝大多数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把资本市场在中国理解为是融资的市场,以为它是金融机构或者商业银行融资功能的市场化的延伸”,“你会看到它修改很多的规则,都是在为融资者提供便利。”

这“绝大多数人”是否包括我们的易主席我不知道,但在那篇“敢担当善作为”的宏文中,易主席明确提到:“当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还不能有效满足实体经济需要,在融资结构、市场结构、产品结构、投资者结构等方面,还存在不完善不平衡不适应的问题。”

既然还不能满足融资需要,那就要敢担当多发股。而正如吴晓求教授一针见血所指出的“如果你活生生地把融资放在第一位,它最终是达不到目标的。”

石建军:点能否成为调整的低点?

作者介绍:股市元老,华安证券财富管理中心(上海)副总、首席投资顾问。资深投资分析家。

本周上证指数是一根盘跌型的十字阴线,而上证50和中证流通指数则是实体略大的下台阶阴线。虽然大盘的分时指标已经进入低位,但周线分析明显提示我们:大盘震荡下台阶的趋势没有改变。

我前期的文章曾经谈到,今年二季度以来,虽然低到点,高到点,但整个大盘的主要波动区间一直在-0点之间来回震荡。点是一个阶段性的价格中枢。-0点的上半箱体震荡一定时间后,大盘将会回到-点的下半箱体区间去整理。目前来看,这个预判又在变为现实。

是否还记得我去年底说过的话?就大盘而言,年只有春季行情是不可错过的,其他时间都是震荡盘跌为主。并进一步指出:0点以上是雷区,要步步谨慎。

时近年底,回过头来看,多少人只是做了一场春梦?如果当初只做春季行情,如果避开0点以上收手不做,多好?现在满库的子弹,只等下一次机会再度出击!但是,没有如果......

有人说,今年个股行情还是非常不错的。是啊!机会一直有,牛股年年有,问题是,你抓住了吗?你今年的资金卡增值了吗?

那么,今年有没有大赢家?有啊!不少机构和公募基金都赚得不错。去看看那些大牛股,不下三五十只。白酒、医药、食品、5G、芯片,板块中的牛股个个牛气冲天。但大多数普通投资者有几人持有呢?

大盘走势不重要吗?要知道,大多数投资者的平均获利机会还是要靠大盘趋势的。参与了大盘的春季行情,所有的人几乎都赢了。后面三个季度,就是各有天命了。所以,对于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一定要非常重视大盘的波动趋势。

相信投资者经常听到这样的语句:自下而上或者自上而下的选股。年除了春季行情,其他时间都是自下而上正确选股者的胜利。所谓自下而上,就是在宏观基本面不太理想的大背景下,注重企业本身的具体基本面的研究。为什么今年的大牛股主要出在我上面谈到的五大板块中?说到底,就是消费和科技两大板块。消费多一点刚性,科技多一点升级,这就是看点。

问题是,今年那些涨势如虹的大牛股,明年还能持续吗?要区别对待!

如果业绩增长仍然强劲,那当然还有看头。否则,明年大半时间都会陷入震荡整理的过程。实际上,不少前期涨幅巨大的牛股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回吐调整迹象了。

那明年的板块会轮换到其他什么板块吗?除了题材性政策性的刺激,基本上,消费和科技很可能仍然是主流。只是,市场会有新的大牛股被挖掘。所以,岁末年初,投资者一定要好好观察盘面,好好研究个股。因为我判断,明年的机会仍将主要是结构性的,是自下而上的选股。

不会判断,不会研究怎么办?两种方法应对。其一,多参考久经考验的投资策略家的文章观点。其二,可以投资一些相关板块的好的ETF基金或持续几年业绩良好的公募基金。

今年还有一个月就要结束了。接下来的大盘走势如何?很抱歉,总体还是不太乐观。我上面已经谈到了,要考验点的下半箱体的支撑力度。也就是说,-点大概率很快会接受考验,但在点附近,大盘有望出现一个像样些的反弹。

接下来的问题,很无奈,但早晚要提出来。这就是,点最终能否成为四季度调整之后的低点?或者说,点能否成为明年大盘的最低点?我的回答只有一个字:“难”!

想要更具体的明年展望?年底会详细阐述的,不着急!

金学伟:指数的游戏,为什么散户不赚钱

作者介绍:股市元老,原南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有数据说,全世界93%的散户从来没有在股市上赚过钱。这是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著名罗伯特?希勒讲的。他一生都在研究股市的波动,其最出名的一本书就是年的《非理性繁荣》。

这结论得到了很多学者的研究成果支持:在全球股市中,跑赢大盘的散户投资者只有5%左右,很多市场连5%都不到。

股谚,“十年股市一场梦”,大体上也就是这意思。

为什么从指数上看,股市是个永久的多头市场,拉长周期,股市总是上涨的,而赚钱乃至赚过钱的散户却这么少呢?有人总结,跟下来因素有关。

缺乏专业投资经验,没有专业分析能力。专业分析能力,在齐涨共跌的小规模市场中也许不太重要,但在一个大规模市场,指数涨跌纯粹是由少部分个股、板块撬动的结构性市场中,它确实已成为一个核心的问题。至少,哪些股票值得投资,哪些股票的机会在哪里,搞清楚这个问题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过于自信。看了几本价值投资的书就以为自己能成为巴菲特,懂点技术分析就以为自己能做李佛摩尔。其实,这世界上凡是成大功者无不是幸运+偶然+个人特质+技巧能力的结果,其中理论、方法、技巧、能力起的作用其实很小。

自信,也包括对过去成功经验和成功投资的自信,当市场发生变化的时候,过去的成功就成为最大的失败根源。

相信神话。喜欢听一些成功故事,选择性地忽略那些失败的故事,把成功后总结的“成功学经验”当作那人取得成功的真实因素去模仿之。

盲目的追求高收益,忽视风险。追求高收益没错,但前提是低风险。风险与收益成正比,这是对不同投资类别而言的。比如,国债风险最小,但收益也小。股票收益远高于国债,但风险也远高于国债。期货及金融衍生品收益最高,风险也最高。但就同一类别来说,风险和收益其实是成反比的,只有立足今天,立足现实的收益去追求明天,追求高收益,才能真正获得高收益,这是我们常常容易忘记的。

缺乏投资的策略和定力,频繁操作。这可能是最大因素之一了。有学者研究过台湾散户亏钱的去向,有66%是贡献给了佣金和印花税,选股错误和时机选择错误只占去34%。

频繁交易大多跟2个因素有关。一是策略,交易之前就没有想定当前市场是以持股为主还是持币为主,应以哪类股票作为持仓和交易重点。一个是对买入股票的理由缺乏考虑,为什么是这个股票而不是那个股票?所以稍有风吹草动就容易动摇,频繁地换股,频繁地止损止盈。

A股的换手率奇高,就以今年来讲,迄今只有11个月不到,成交金额就已超过万亿元,而A股的“活筹市值”总共也就22万亿元,换句话说,自由流通市值的年换手率高达5.5倍!一年因交易而付出的佣金、印花税就以千亿元计,平摊下来,当然只亏钱的多,赚钱的少。

市场监管存在诸多缺陷,散户屡屡被割韭菜,机构、大户、游资,尤其是大股东割上市公司韭菜,造成财富的大面积毁灭。

但这是更多地只是投资者主观因素上的原因,还有一项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指数本身带来的统计上的错觉。

我们知道,指数编制公式是:当期市值÷基期市值×基期指数。假定基期指数点,市值10亿,今天市值增加到12亿,就是12÷10×=点。

如果今天有新的股票上市或变成流通股,由此而增加了10亿市值,那修改基期市值为12+10=22(亿元)。

现在,我们来检验一下,在第一种情况下,指数跌10%,市值损失多少?12×0.1=1.2(亿元)。在第二种情况下,指数跌10%,市值损失多少?22×0.1=2.2(亿元)。

同样跌10%,第一种情况下,投资者还有2-1.2=0.8(亿元)的盈利。第二种情况下,就是2-2.2=-0.2(亿元)。指数虽然与基期比,涨了10%,投资者却亏了0.2亿元!

这就是指数给我们带来的一种“幻觉”。因为基期市值的不对等,投资者赚了指数,赔了钱。

由于沪深股市年起步时,流通市值仅亿,涨到点,也才8万亿元。哪怕把这8万亿全部算作二级市场的盈利,那么而后,因为市值一下子因全流通、因大量新股上市,扩大到几十万亿元,只消15%的跌幅,就足以把前面的8万亿抹平。

指数如此,个股也一样。举凡,一路上涨一路增发、减持,流通市值基数从很小弄到很大的,最后都是让投资人赚了涨幅,赔了差价。这种现象,我称它为“倒复利”。十年上涨,一网打尽,股价跟十年前相比,还有很大涨幅,但消灭的市值,却远远超过十年上涨提供盈利总值。

市场初级阶段,扩张是它的主题,如果这个阶段又和工业化阶段相重叠,那么由此产生或积累的倒复利会非常普遍也非常严重,这就是95%以上散户都不赚钱的客观原因。渡过了这个阶段,指数上的问题会好一点,因为市场规模不可能像原来那样,主要靠新发行新上市股票来贡献了,但个股上的问题同样存在。其解决之道有二,一是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越是个股的问题,越需要专业能力。一是通过ETF来解决投资问题。

应健中:股市胶着状态还将维持

作者介绍:股市元老,著名财经评论家

  还有22个交易日,年的股票交易就要拉上帷幕了。临近年末,行情有点无精打采,多空双方都无心恋战,每日的交投量证明了这点。量放不出来,每日0亿元左右的沪深两市交易量,基本上就是存量资金在不同的板块上倒腾来倒腾去的。年尾这22个交易日差不多也就这样了。

  一级市场还是不停地发。本周完成了浙商银行的上市和邮储银行的发行,浙商银行比渝农商行更快地跌破了发行价。浙商银行的破发,市场事先已经有心理准备,但博弈者依然不死心,无利可图但申购者依然踊跃,中签率也就千分之六,上市后手脚麻利的,赚点小钱落荒而逃,手脚慢的就套进去了。由于中签率低,这样的股票也亏不到哪儿,如果哪天中签率百分之百,然后套牢,那才是真正的一级市场风险,现在离这一步还很远。

  同样的套路也适合邮储银行。邮储银行中签率为1.%,未来邮储银行赚也赚不了多少、亏也亏不了多少,当下的IPO制度设计保障了融资者的成功融资。至于个人投资者,在新股上已经不能成为一种盈利模式了,现在的“一键申购”,仅仅是一种游戏而已。赚不了多少也赔不了多少,机构大块吃肉时,中小投资者能喝点汤已经不错了。

  其实,一级市场的风险不在于新股上市会不会破发,以往农业银行、国航等大盘股上市也破过发,但现在看看不正是在地板价么?真正的风险是那些高价发行或者股价炒高后进入漫漫下跌路的个股。比如,华锐风电,发行价90元,上市即破发,然后跌了10年,现在股价在1元左右,这样的风险以后还会再度出现。所以,对新股的破发,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估值回归理性,这是市场的必然趋势。

  笔者认为,年末的股市胶着状态还将维持一段时日,当下上证指数在年线和半年线之间盘旋,年线的位置在点,这个点位基本上就是今年来全市场的平均持股成本,半年线在点,这条两线正在逐渐靠拢,今年上证指数收盘在这个区间范围内的概率较大,市场在等待新题材的介入。

  在这样一个上不去、下不来的市场中,在操作上还是要谨慎为好,持股等待市场突破还是持币等待突破,这是一个值得琢磨的问题。笔者以为,当下市场持币旁观市场的盘局相对比较主动一点,手中有钱、心中不慌。拿着股票看着市值的涨跌,一会儿市值减小了,一会儿又增大了,时间一久,心态容易搞乱。所以,手持现金,手中无股、心中有股,流动性好的市场,行情一来是不怕踏空的。

  至于一级市场,参不参与实际上都无所谓。因为现在的一级市场只是一种游戏,中签率高的新股,也赚不了多少钱,这种盈利构不成一种盈利模式,对总资产的贡献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至于小盘股中签率低的,几乎所有的申购都在做无用功,弄着玩玩可以,不可当真的玩。至于上市后的新股,还是不碰为好,因为原始股持有者频频套现,这才是市场真正的风险所在。

桂浩明:浙商银行破发的偶然与必然

作者介绍:股市元老,申万证券研究所市场研究总监

  还是在浙商银行A股上市之前,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对该股股价跌破发行价就已有了广泛的共识。但是没有想到的则是,该股在上市当天盘中就跌破了发行价,上市第二天则全天都在发行价之下运行。以上市日的财务数据而论,它的每股净资产是5.元,4.94元的发行价已经低于净资产。因此,现在的浙商银行在破发的同时,也已经是破净了。有人说它是“最悲惨”的银行股,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用来形容其流通股的股东,倒也不无道理。

  之所以在上市之前就有很多人认为浙商银行会破发,理由是很多的。譬如现在上市银行中2/3破净,破发的比例更高,浙商银行似乎没有理由成为其中的“少数派”。不久前上市的渝农商行也是很快就破发的,浙商银行步其后尘是很自然的。更何况,浙商银行的H股价格是4.14港币(11月28日收盘价),折算成人民币是3.72元(以11月28日汇率计),按当天A股较H股平均溢价0.27%推算,浙商银行A股的价格大体会在4.74元,而其11月27日当天的收盘价恰好就是4.74元;而前面已经提到,这个价格是破净又破发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浙商银行破发的确是必然的。然而,尽管如此,它如此迅速地破发则多少还是有点出人意料的,毕竟那些已经上市的银行股,破发大都是在上市几年以后。今年10月29日上市的渝农商行,开盘当天最高价较之发行价上涨了44%,并且是在发行价上方运行了整整9个交易日后才破发的。所以,不管从什么角度来说,当下浙商银行的破发,多少也是有点偶然性的。

  这种偶然性表现在什么地方呢?首先是目前的市场环境较为严峻。临近年底,多空双方都显得比较消极,无意在现在这个位置有大的操作,这样一来也就导致市场缺乏热点,即便是新股、次新股,也很难像过去那样吸引到相应的增量资金参与。其次,由于人们对经济运行的前景普遍持谨慎态度,在诸多行业都出现了业绩下滑的背景下(今年1-10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2.9%),大家不由得担心银行是否还能独善其身。毕竟,企业业绩不佳,会导致银行坏账增加,拖累利润。因此,银行板块虽然报表业绩仍然不错,但市场对它们的看好程度其实也是在下降的,这就令其承受了较大的估值压力。事实上,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被公认为是质地优异的银行股,最近股价也在不断下跌。因此,浙商银行此刻上市,在时点上不能不说是不太理想的。第三,虽然快到年底了,但新股扩容节奏却骤然加快,不但是中小盘股批量发行,大盘股也接踵而至。继渝农商行之后,又发行了浙商银行,随后还有邮储银行,再接着是京沪高铁……这类动辄筹资百亿级别的新股发行,在时下二级市场资金面捉襟见肘之际持续推进,其造成的影响的确不可小觑。当新股不断涌出,而二级市场无力承接时,即便是业绩尚可的股票,也难逃破发命运,而这就是市场经济。由此,人们似乎也可以看到,浙商银行上市伊始就告破发,这当中也确实不乏一些偶然性因素在起作用。如果在发行及上市时对市场环境因素有所考虑,避开不利因素集中出现的时点,那么也许还不至于这么快就破发。当然,话也要说回来,在当前市场的大格局下,这类股票的破发以及破净是大概率事件。

特别提示:请加水晶球另一

转载请注明:http://www.jingjixueyuanli.com/gxzjkh/898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